以火焚雨:性愛如灰燼

波特萊爾一行詩(4/5)

哀嘆聲,尤其以輕浮男子的嘆息聲最為刺耳。    「第一堂課發給大家的”syllabus”所附上的參考書籍清單,不是列了波特萊爾的《惡之華》和《巴黎的憂鬱》?女同學們,千萬要好好寫,尤其是加強物體恆存概念的部分,對將來教小寶寶認識這個世界相當有裨益。」    我苦口婆心告誡心浮氣躁的同學們。    「至於石允芯同學的部分,妳撰寫的內容當然就是以觀察者角色描繪汪立泓對老師的傾慕。波特萊爾的許多作品看似天馬行空,或直接牽涉情欲愛戀,實際上他是個極為出色的社會觀察家,先以側面觀察,進而開展出動態描寫的功力無人能出其右。」    「哎,我們可是心理系,不是外文系或中文系耶。」坐在石允芯身旁的女同學頗為有微詞,濃妝豔抹的沈依婷比較像是另類的「視覺系」。    「同學們,現在跨學科研究與相關工作能力非常重要,在國外已行之有年。在抱怨臺灣社會欠缺競爭力與吸引力之前,必須先具備批判的能力才行,何況聯覺作用和心理學有密切關聯。有機會可以去問問看法研所公法組的學長姊,尤其是專攻美國公法的研究生,問他們是不是感到生不如死?幾乎什麼都要念、都要學,就是除了自身的法學之外。」    我的法律系初戀男友後來順利考上第一志願的公法組,他告訴我修課內容簡直會讓人「休克」。    「老師,為什麼我另外一首必須寫『貓』啊?」    「因為波特萊爾很喜歡貓,老師也很喜歡。他寫了很多關於貓咪的詩作,其中有不少是高明情欲愛戀的比喻喔。」我對抱怨的汪立泓展露甜笑。「除此之外,貓狗和烏鴉的腦部具有高度的『物體恆存』發展,也和我們的課程討論有關。現在不是流行『有貓就給讚』嘛?」    面對同學們丟出的球,我一一揮棒打擊出去,一顆也不留;最後就只剩下那位面無表情、一副要死不活樣子的男同學。    「各位不要說老師對你們太嚴格,作業內容可以光明正大『取樣』波特萊爾的作品內容,對你們夠好了吧?」    一位女同學皺眉低聲嘟嚷:「這樣反而好像更困難了。」    「各位同學,什麼是取樣(sampling)應該知道吧?喜歡音樂的同學肯定不陌生。立泓和允芯要不要替大家說明一下,你們兩位應該常跑夜店,取樣是DJ基本功和電子樂常見的作曲編曲方式。」    石允芯旋即回應:「老師,妳常去泡夜店嗎?要不然怎會這麼清楚?」    石允芯不但有美麗外表,反應極快也是特色之一,馬上把我的反諷給丟回來。    「真是不巧,老師有位好友開了一間有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