术医

第53章 中医往事(3/3)

。病人也多是附近胡同里的邻居,抬头不见低头见,如果大小病都拖泥带水的看不好,自己就把饭碗砸了。正因为病人多为熟人,对病人也了解一二,再加上到了什么时候,有些什么样的时令症,诸如春天有春瘟、秋冬多外感风寒,倒也好对付。

    但凡这种中医大夫,必须写得一手好毛笔字。望闻问切后,取出毛笔,笔若行云,先写症状,后写处方,一气呵成。与现在中医开药方的区别在于,当时是先将各味药写全,然后在各味药的右下角,逐一添加分量,当然计量几分几钱。过去无论行医也好,帐房先生也好,毛笔字必须拿得出手儿,如果字不行,很难谋生,过去讲字是敲门砖。这也是其一。

    过去老bj还有一种名人中医,一般不给人看病,人家不指望看病整钱。西单安福胡同西口,有个大宅门,门前有匾进士第,我曾拜访过的一位老中医。就是上述情况的人。早年间曾有幸随家里大人拜访过,当时是九十年代初,此人看起来七十开外,实际年龄不可测。会客设在书房,走进去,满屋红木家具,四周都是线装书,气派非凡。一打听才知道,人家祖上是清宫御医。

    不过呢,在老bj还有一种另类中医,此种人首先是资深文人,有社会地位,有的本人就是官僚,但在中医理论、实践方面都有一套。一般只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看病。此种人古文功底极厚,读遍古人医学典籍。这类人,对古人的医学思想有深刻的理解,了解疑难杂症,配合对医学的爱好以及个人的天资,虽不是职业医生,却是医界高手。”

    龙大胆就是一年轻人,哪里知道过这些中医的往事,一时听得入迷,就想听齐主任继续讲下去。"